鑒定
金屬膜電阻是用鎳鉻或類似的合金真空電鍍技術,著膜于白瓷棒表面,經過切割調試阻值,以達到最終要求的精密阻值。金屬膜電阻器提供廣泛的阻值范圍,有著精密阻值,公差范圍小的特性。亦可應用于金屬膜保險絲電阻器。 而碳膜電阻是目前電子、電器、資訊產品使用量最大,價格最便宜,品質穩定性信賴度高。其是從高溫真空中分離出有機化合物之碳,緊密附著于瓷棒表面之碳膜體,而加以適當之接頭后切割調適而成,并在其表面涂上環氧樹脂密封以保護。 碳膜電阻從外觀上,金屬膜的為五個環(1%),碳膜的為四環(5%)。金屬膜的為藍色,碳膜的為土黃色或是其他的顏色。(微型電阻過去的國標是按顏色區別,金屬膜電阻用紅色,碳膜電阻用綠色。)但由于工藝的提高和假金膜的出現,這兩種方法并不是很好,很多時候區分不開這兩種電阻。
比較好的方法是下面兩種:
1.用刀片刮開保護漆,露出的膜的顏色為黑色為碳膜電阻;膜的顏色為亮白的則為金屬膜電阻。
2.由于金屬膜電阻的溫度系數比碳膜電阻小得多,所以可以用萬用表測電阻的阻值,然后用燒熱的電鉻鐵靠近電阻,如果阻值變化很大,則為碳膜電阻,反之則為金屬膜電阻。
識別
精密電阻一般為五環電阻,以下是精密電阻的識別方法: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數字,如下:棕1紅2橙3黃4綠5藍6紫7灰8白9黑0,金、銀表示誤差
色環電阻是應用于各種電子設備的最多的電阻類型,無論怎樣安裝,維修者都能方便的讀出其阻值,便于檢測和更換。但在實踐中發現,有些色環電阻的排列順序不甚分明,往往容易讀錯,在識別時,可運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斷:
技巧1:先找標志誤差的色環,從而排定色環順序。最常用的表示電阻誤差的顏色是:金、銀、棕,尤其是金環和銀環,一般絕少用做電阻色環的第一環,所以在電阻上只要有金環和銀環,就可以基本認定這是色環電阻的最末一環。
技巧2:棕色環是否是誤差標志的判別。棕色環既常用做誤差環,又常作為有效數字環,且常常在第一環和最末一環中同時出現,使人很難識別誰是第一環。在實踐中,可以按照色環之間的間隔加以判別:比如對于一個五道色環的電阻而言,第五環和第四環之間的間隔比第一環和第二環之間的間隔要寬一些,據此可判定色環的排列順序。
技巧3:在僅靠色環間距還無法判定色環順序的情況下,還可以利用電阻的生產序列值來加以判別。比如有一個電阻的色環讀序是:棕、黑、黑、黃、棕,其值為:100×104Ω=1MΩ誤差為1%,屬于正常的電阻系列值,若是反順序讀:棕、黃、黑、黑、棕,其值為140×10^0Ω=140Ω,誤差為1%。顯然按照后一種排序所讀出的電阻值,在電阻的生產系列中是沒有的,故后一種色環順序是不對的。電阻按材料分一般有:碳膜電阻、金屬膜電阻、水泥電阻、線饒電阻等。一般的家庭電器使用碳膜電阻較多,因為它成本低廉。金屬膜精密電阻精度要高些,使用在要求較高的設備上。水泥電阻和繞線電阻都是能夠承受比較大功率的,線饒電阻的精度也比較高,常用在要求很高的測量儀器上。 棕1紅2橙3黃4綠5藍6紫7灰8白9黑0金、銀表示誤差
各色環表示意義如下:
第一條色環:阻值的第一位數字;
第二條色環:阻值的第二位數字;
第三條色環:10的冪數;
第四條色環:誤差表示。
例如:電阻色環:棕綠紅金,第一位:1;第二位:5;第三位:10的冪為2(即100);誤差為5%;即阻值為:15×100=1500歐=1.5千歐=1.5K
還有精確度更高的“五色環”電阻,用五條色環表示電阻的阻值大小,具體如下:
第一條色環:阻值的第一位數字;
第二條色環:阻值的第二位數字;
第三條色環:阻值的第三位數字;
第四條色環:阻值乘數的10的冪數;
第五條色環:誤差(常見是棕色,誤差為1%)
有些五色環電阻兩頭金屬帽上都有色環,遠離相對集中的四道色環的那道色環表示誤差,是第五條色環,與之對應的另一頭金屬帽上的是第一道色環,讀數時從它讀起,之后的第二道、第三道色環是次高位、次次高位,第四道環表示10的多少次方,例如某電阻色環電阻順序為:紅(2)-黑(0)-黑(0)-黑-棕,則它表示該電阻阻值為:200×100Ω。再如棕-黑-黑-紅-棕,表示該電阻阻值為:100×100Ω=10000Ω=10KΩ。可見,四色環電阻誤差為5-10%,五色環常為1%,精度提高。
(免責聲明:素材來自網絡,由鑫沐電子小編搜集網絡資料編輯整理,如有問題請聯系處理!)